颛孙网 - 欢迎各位宗亲和朋友光临!

颛孙网

当前位置: 颛孙首页 > 颛孙师传

颛孙师传(三十一)季康子听冉有说孔子才能

时间:2025-08-08 12:01来源:zhuansun 作者:zhuansun 点击:
鲁哀公三年深秋,颛孙师裹紧了身上打满补丁的麻布单衣,望着城墙根下蜷缩成一团的乞丐,忍不住将怀中最后半块麦饼分了过去。那乞丐接过饼时,冻裂的嘴唇哆嗦着,浑浊的眼珠里

鲁哀公三年深秋,颛孙师裹紧了身上打满补丁的麻布单衣,望着城墙根下蜷缩成一团的乞丐,忍不住将怀中最后半块麦饼分了过去。那乞丐接过饼时,冻裂的嘴唇哆嗦着,浑浊的眼珠里忽然映出远处扬起的烟尘。

“子张,快些!” 孔子的声音穿透暮色,苍老却依旧洪亮。颛孙师应声回头,看见先生正站在一辆颠簸的牛车旁整理竹简,花白的胡须上沾着草屑。他快步跑过去,伸手扶住车辕上松动的木楔 —— 这已是他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个年头,从最初的车马云集到如今只剩三辆破车、七个弟子,连拉车的犍牛都瘦得能数清肋骨。

“先生,冉有兄在鲁国怕是又立了大功。” 颛孙师蹲下身帮着整理绳索,羊皮袄的袖口磨出了大洞,露出冻得发红的手腕。他想起三个月前从曲阜来的商人带来的消息,那商人背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袱,脸上带着几分得意,唾沫横飞地讲述着季康子率领鲁军在郎邑大败齐人的盛况。当时商人提到担任军佐的正是同门冉有时,颛孙师的心里便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既有为同门骄傲的欣喜,又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忧虑。

孔子捻着胡须的手指顿了顿,车窗外掠过的枯树枝桠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阴影。“冉求向来沉稳,只是……” 他欲言又止,目光落在车中那卷被反复翻阅的《军政》上。那卷竹简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的字迹也因多次触摸而显得有些模糊,可见先生时常翻阅。颛孙师知道先生想说什么,冉有在季孙氏门下做家臣已五年,那些关于田赋改革的争论,像根细刺扎在师徒二人心里。他还记得当年在鲁国,先生得知冉有推行增税政策时,气得三天没有进食,只是反复念叨着 “吾道不行矣”。

夜幕降临时,他们在城郊的破败驿站落脚。驿站的屋顶有几处已经塌陷,寒风从破洞里灌进来,呜呜作响。子夏正用陶罐煮着野菜汤,火苗舔着陶壁发出噼啪声响,罐子里飘出淡淡的苦涩气味。子贡撩开门帘走进来,狐裘大衣上还沾着霜花,他抖了抖衣服,霜花簌簌落下:“卫国大夫孔圉方才派人送来粟米十石,说想请教先生‘为政以德’的道理。”

颛孙师眼睛一亮,伸手想去接那袋沉甸甸的粟米,这十石粟米足够他们师徒几人吃上一阵子了,不用再每天靠野菜充饥。可他的手刚伸到一半,就被孔子按住了。“告诉孔大夫,若论礼乐,孔丘愿彻夜相谈。若以粟米相赠,恕难从命。” 先生的声音平静如水,颛孙师却看见他袖口磨破的地方露出了里面的棉絮 —— 那还是离开鲁国时,师母特意缝制的,如今已经泛黄,而且多处开线。

夜深后,颛孙师辗转难眠。驿站的床榻是用几块木板拼凑而成的,硌得人骨头生疼。他悄悄起身,看见先生的帐内还亮着油灯。借着微弱的光线,他望见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忽然想起十七岁那年初见孔子的情景。那时他刚从陈国来到鲁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粗布短褐,站在众多锦衣子弟中格格不入。其他弟子看他衣着寒酸,都对他投来轻视的目光,唯有先生笑着对他说:“吾道一以贯之。” 那句话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瞬间驱散了他心中的不安。

从那以后,他便跟随先生学习。先生的课堂从不局限于房室之中,有时在田埂上,先生会指着长势喜人的庄稼讲解 “为政在人” 的道理;有时在河边,先生会望着奔流不息的河水感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颛孙师记得自己曾因资质愚钝,常常跟不上先生的思路,有一次在讲解《诗经》时,他连续答错了三个问题,羞愧得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可先生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耐心地重新讲解,直到他完全理解为止。

三日后,卫国朝堂传来消息,鲁哀公派使者携带玉璧前往季孙氏府邸,表彰冉有在郎邑之战中的功绩。消息传到驿站时,子夏正在誊抄《诗经》,他写得极为认真,一笔一划都透着严谨。当听到这个消息,毛笔 “啪嗒” 一声掉在案上,墨汁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大大的黑点。“冉有兄竟能让季康子如此看重?” 子夏的语气中满是惊讶,他实在没想到,那个在课堂上总是沉默寡言的冉有,如今竟能得到如此高的礼遇。

子贡正用象牙算筹清点行囊,闻言冷笑一声:“季氏向来唯利是图,若不是冉有能为他扩充军备,怎会有这般礼遇?” 他将算筹重重拍在案上,算筹滚落一地,发出清脆的响声。“当年先生反对增税,冉有偏要推行,如今倒是成了季氏的红人。” 子贡的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屑,他一直对冉有依附季氏的做法颇有微词。

“赐!” 孔子从内室走出,脸色凝重,“冉求有他的难处。鲁国危在旦夕,若无强军固防,怕是早已沦为齐晋之附庸。” 他走到窗前,望着天边掠过的雁阵,雁阵一会儿排成 “人” 字形,一会儿排成 “一” 字形,鸣叫着向南方飞去。“只是不知他还记得‘以礼治军’的教诲否。” 先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他始终认为,治理军队也应遵循礼的规范,不能一味地依靠武力。

颛孙师的心沉了下去。他想起去年从曲阜来的商人说过,冉有率领的季氏私兵军纪涣散,甚至在攻城时纵兵抢掠。那时他还争辩说冉有兄绝非如此,可此刻,子贡的话和先生的担忧像两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让他觉得喉咙发紧,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七日后的清晨,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驿站的宁静。那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仿佛敲在每个人的心上。颛孙师披着衣服跑出房门,看见一名骑士翻身下马,动作利落矫健。骑士身穿玄色战袍,上面绣着季氏的狼形纹章,在晨光下闪着异样的光芒。“奉季康子之命,特来向孔夫子问安!” 骑士单膝跪地,双手奉上一卷锦帛,锦帛的边角镶嵌着精致的流苏。

孔子接过锦帛时,手指微微颤抖。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又有一丝不确定。展开锦帛的瞬间,颛孙师看见先生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本紧绷的面部线条也变得柔和起来,最后竟抚掌大笑起来。这是他们流亡以来,先生第一次笑得如此开怀,那笑声中充满了释然和欣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好!好一个冉求!” 孔子将锦帛递给围拢过来的弟子们,声音里带着哽咽。

颛孙师挤上前去,只见锦帛上用朱砂写着季康子与冉有的对话。字迹工整有力,透着一股庄重。当看到 “学之于孔子也” 六个大字时,他忽然捂住了嘴,强忍着才没让自己哭出声来 —— 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竟毫不犹豫地说是向先生学来的。那一刻,所有的疑虑和担忧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感动。


“原来冉有兄从未忘记师门教诲。” 子夏的声音带着哭腔,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掉,滴在锦帛上晕开一小片墨迹。子贡呆立在原地,手中的算筹不知何时已攥得发白,他脸上的不屑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神情,有惊讶,有愧疚,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敬佩。

孔子走到院中,对着东方深深一揖。晨光穿过他稀疏的白发,在地上投下修长的影子,仿佛一位坚守信念的老者在向自己的理想致敬。“十四年了,”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充满了感慨,  “总算有人还记得,鲁国的礼乐根基未断。” 这十三年来,他们颠沛流离,受尽白眼和冷落,可先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如今,冉有的这句话,就像一剂强心针,让先生看到了希望。

颛孙师忽然想起昨日整理行囊时,发现先生枕头下藏着的鲁国地图。那张地图已经很旧了,边缘有些破损,上面的山川河流、城池村落都被标注得清清楚楚。那些被摩挲得发亮的地名,曲阜、泰山、泗水…… 每一个都承载着先生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原来无论走多远,先生的心始终系着故国,系着那些他想要用礼乐去感化的百姓。

骑士临走前,留下了季康子馈赠的五十镒黄金。黄金装在一个精致的木箱里,打开箱子的瞬间,金光闪闪,让人有些睁不开眼。子贡望着那箱沉甸甸的金子,忽然笑道:“这下我们能换辆新车了,先生的《春秋》也能刻在竹简上了。” 他的语气中满是喜悦,这些黄金确实能解决他们目前的燃眉之急。

孔子却摇头道:“将黄金换成粟米,分赠给帝丘的灾民。告诉他们,这是鲁国君子所赠。” 他的目光坚定,没有丝毫犹豫。在先生看来,钱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践行 “仁” 的理念,关爱百姓。他转身看向颛孙师,“子张,替我草拟一封回信,就说孔丘虽身在异国,不忘鲁人。”

颛孙师提笔蘸墨时,发现自己的手在颤抖。他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阳光洒在大地上,给万物镀上了一层金色。他忽然明白冉有那句话的分量 —— 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总有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师道尊严,传承着儒家的理想。他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在竹简上写下了工整的字迹。

三个月后,新换的牛车平稳了许多,车轮上裹了一层厚厚的麻布,减少了颠簸。子贡用剩下的钱买了两匹骏马,马的毛色油亮,看起来十分神骏。子夏的书箧里多了许多新竹简,那是子贡特意为他买的,让他能更好地誊抄典籍。颛孙师偶尔会想起帝丘的那个清晨,想起先生舒展的眉头和冉有留在锦帛上的字迹,心中便充满了力量。

他们外出讲学时,经过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古木参天,枝叶交错,挡住了大部分阳光,显得有些昏暗。突然,从树林里窜出几只野兽,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幽绿的光,恶狠狠地盯着他们。弟子们都有些惊慌,纷纷拿起身边的武器准备反抗。孔子却十分镇定,他高声说道:“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意思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斗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走下场来饮酒,这种争斗是君子之争。

野兽似乎被孔子的气势震慑住了,愣了一下,然后悻悻地转身跑进了树林深处。弟子们都松了一口气,对子贡说道:“先生真是太厉害了,几句话就把野兽吓跑了。” 孔子却摇了摇头:“不是我厉害,是野兽也懂得敬畏礼义。”

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一个小村庄。村庄里的百姓生活十分困苦,许多人都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孔子让弟子们将随身携带的食物分给村民,自己则走到一位老者面前,和他交谈起来。老者告诉孔子,这个村庄经常受到强盗的侵扰,庄稼被抢,房屋被烧,百姓们苦不堪言。

孔子听后,眉头紧锁,他对弟子们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思是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众多的星辰都会环绕着它。他希望弟子们将来能成为有德行的官员,为百姓谋福利,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

颛孙师把先生的话牢牢记在心里,他看着那些饱受苦难的百姓,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先生的学问,将来为改变这乱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傍晚时分,他们在村庄外的一间破庙里落脚。子夏生火做饭,子贡则在整理白天采集的草药。颛孙师坐在先生身边,看着先生在油灯下整理竹简。先生的动作很慢,但每一个动作都透着专注和认真。

“子张,” 孔子忽然开口,打断了他的思绪,“你说冉求为何要在季康子面前提及为师?”

颛孙师想了想答道:“因为他心中有敬。这种敬,不仅仅是对先生您的尊敬,更是对儒家学说的认同和坚守。他在季氏门下,身处复杂的环境,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是先生您教会了他知识和道理。他提及先生,也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儒家的学说能够培养出有用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和百姓带来益处。”

先生笑了,那笑容温暖而欣慰。马车碾过石子路发出清脆的声响,像极了鲁国太庙的编钟声,在寂静的夜晚里格外清晰。远处的田野里,农人正赶着牛耕地,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在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回来的路上,他们还遇到了一位名叫公西华的学者。公西华对孔子的学说十分感兴趣,听闻孔子路过此地,特意前来拜访。两人相见甚欢,从礼乐制度到治国安邦,聊得十分投机。公西华提出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孔子都一一耐心解答,他的见解深刻独到,让公西华十分佩服。

公西华邀请孔子在他的家中住了几日,期间,孔子向他讲述了自己周游列国的经历和见闻,以及自己对儒家学说的理解和践行。公西华深受启发,决定跟随孔子学习。颛孙师看到又有贤才加入师门,心中十分高兴,他知道,这意味着儒家学说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离开公西华家后,他们继续前行。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许多因战乱而荒芜的土地,听到了许多百姓的哀嚎和哭诉。这些都让颛孙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知道,先生所倡导的 “仁” 和 “礼”,正是这个乱世所急需的。

巡回演讲的日子里,孔子每天都会在树下讲学,听讲的人络绎不绝,既有朝廷官员,也有普通百姓。孔子的讲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人们对儒家学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颛孙师和其他弟子则在一旁协助先生,整理讲学内容,解答听众的疑问。

有一天,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内乱,一些贵族为了争夺权力,相互攻伐,城中一片混乱。孔子的弟子们都十分担心,劝先生尽快离开。孔子却说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他认为,君子应该心胸开阔,光明磊落,不应该因为一点变故就惊慌失措。

在孔子的镇定自若的影响下,弟子们也渐渐平静下来。他们和百姓一起,共同应对这场内乱。最终,内乱被平定

有时候卫国国君邀请孔子来朝中任职,孔子婉言谢绝了国君的好意,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他认为自己的使命是传播儒家学说,而不是在一个国家担任官职。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践行儒家的思想,从而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颛孙师明白先生的苦心,他知道先生心中装着的是整个天下,而不仅仅是一个国。他们也深知不久后,他们又踏上新的旅程,继续传播儒家的学说,寻找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

但是。颛孙师始终跟在先生身边,认真学习,不断成长。他知道,只要他们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先生的理想会实现,这个乱世会迎来和平与安宁。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