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颛孙师负笈求学 离别的那一天,阳光洒在古老的村落里,微风轻轻拂过,仿佛也在为他的远行而叹息。颛孙师的父母站在村口,眼中满是不舍和担忧。他们虽然心疼儿子要远离家乡,但也深知儿子的志向和抱负,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一路平安。颛孙师跪在父母面前,深深地磕了几个头,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然后,他起身背起行囊,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家乡。 终于,在一个天朗气清、风和景明的日子里,颛孙师来到了孔子的门前。他站在门口,望着那庄严的大门,心中既激动又紧张。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衫,正冠束带,仔细地整了整自己的容仪,然后肃然恭立在门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虔诚,仿佛在向孔子表达自己求学的决心。 二、拜师之礼颛孙师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孔门。门内,古柏参天,庭院幽深,弥漫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见到孔子,内心非常忐忑,赶忙向孔子说明来意,然后双膝缓缓跪地,神情庄重而肃穆。深深地弯腰,行了三叩首之礼。每一次叩首,都饱含着他对圣贤的无限尊崇。他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能够学业有成,德业日进,将来能够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这三叩首,不仅是对孔子的尊敬,更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 叩首完毕,颛孙师起身,首先向孔子表达解救之恩,然后双手小心翼翼地呈上六礼束修。这六礼束修分别是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和干瘦肉条。每一样礼物都有着深刻的寓意。芹菜,寓意着勤奋好学,希望自己能够像芹菜一样,在学业上不断努力,业精于勤;莲子,象征着苦心教导,表达了他对孔子能够像莲子般耐心传道的期待;红豆,兆示着鸿运高照,祝愿自己在求学的道路上能够顺遂无虞;红枣,则是希望自己能够早早高中,学有所成,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桂圆,寓意着功德圆满,期望自己能够德艺双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干瘦肉条,则是表达了他对孔子师恩的感恩之情,情真意切。 其实孔子早有收他为弟子之意,于是微笑着接过了六礼束修,仔细地看了看,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他深知这些礼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表达,更是学生对他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净手与启智之兆礼毕,颛孙师怀着恭敬的心情趋至水盆前。水盆放置在一个古朴的石桌上,周围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光芒。颛孙师轻轻地将双手放入水中,感受着那清凉的水流从指尖滑过。他缓缓地搓动着双手,仿佛要将一路上的疲惫和尘埃都洗净。他闭上眼睛,心中默默祈祷,希望自己能够以一颗纯净的心灵来接受孔子的教诲。 洗完手后,颛孙师用一旁的毛巾仔细地拭干。然后,他恭立在夫子身前,身姿挺拔,眼神专注。孔子缓缓走到他面前,手中拿着一颗朱砂。他轻轻蘸取了一点朱砂,然后抬起手,在颛孙师的眉心轻点了一下。 “此乃启智之兆,望汝日后开启智慧,明辨是非,笃行正道。”孔子温和地说道,声音低沉而有力。颛孙师感觉到眉心处传来一阵微微的温热,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注入了他的身体。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四、孔子的训诫孔子坐于主位,神色庄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威严和慈爱,让人既敬畏又亲近。他看着颛孙师,正色训曰:“入吾门者,当尊祖守规,崇德尚义。为学当刻苦,为人当清白,于学问孜孜以求,于道德兢兢以守。汝能从吾训否?” 孔子的话语犹如洪钟一般,在颛孙师的耳边回荡。他深知这些教诲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他学业的要求,更是对他人品和道德的规范。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尊祖守规、崇德尚义是维系社会秩序和人类文明的基石。而刻苦为学、清白为人,则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提。 颛孙师认真地聆听着孔子的训诫,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牢记这些教诲,做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五、颛孙师的回应颛孙师再次向孔子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诚恳地对曰:“夫子之训,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弟子谨遵教诲,不敢有违。愿随夫子左右,受业解惑,修身进德,以报夫子之恩,以彰圣道之光。”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表达了他对孔子教诲的深刻理解和对求学的坚定决心。 他知道,跟随孔子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修身养性,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他愿意在孔子的身边,虚心接受他的教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品德和学问。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报答孔子的恩情,同时也能够将孔子的圣道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受益。 六、成为孔门弟子孔子颔首微笑,看着眼前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学子,心中十分欣慰。他说:“善哉!汝既诚心向学,吾必倾囊相授。自今日始,汝即为吾徒矣。” 听到孔子的话,颛孙师心中无比激动。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正式成为了孔门弟子,踏上了一条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他再次向孔子行了一个大礼,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从此以后,颛孙师便跟随孔子,时刻不离孔子左右,虚心地向他请教各种问题。每次孔子讲解问题,他都认真地聆听孔子的教诲,用心地体会其中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