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遭人嫉恨,罗织罪名看到颛孙师仗义执言,被颛孙师得罪过的人都心中十分不悦,他们担心颛孙师宣扬的言论会影响到自己的私利。 于是, 有人便怀嫉恨之心,开始勾结当地的一些恶徒,这些恶徒平日里也是为非作歹,狼狈为奸。他们一起商量如何构陷于颛孙师。他们经过一番密谋,罗织了许多罪名。他们编造说颛孙师出身低贱,本为市井无赖。在当时的社会,出身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企图用出身来贬低颛孙师的声誉。他们还说颛孙师蛊惑人心,图谋不轨。他们声称颛孙师是为了煽动百姓反对官府,制造社会混乱。 为了让这些罪名看起来更可信,他们还收集了一些所谓的“证据”。他们找到一些与颛孙师有过矛盾的人,威逼利诱他们出来作证,歪曲颛孙师的言行。然后,便在官府之前进谗言。他添油加醋地描述着颛孙师的“罪行”,试图让官府相信颛孙师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小孩。 因此,十里八村的群众不明就里,很多人听说了有一个惹是生非的小孩,出身微贱,不学无术,犯过罪行。 二、富贾失窃官府查案这一天,有一个富贾像往常一样早起,准备去处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当他走进存放财物的房间时,却惊讶地发现,房间里一片狼藉,原本整齐摆放的财物不见了踪影。他顿时心急如焚,仿佛遭到了晴天霹雳一般。这些财物不仅是他多年来辛勤努力的成果,更是他未来生意发展的重要资本。 富贾立刻意识到自己遭遇了失窃,他顾不上其他,匆忙赶到官府报案。官府的差役们接到报案后,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深知这是一起重大的盗窃案件,涉及的财物损失甚巨,必须尽快破案,给富贾一个交代。差役们四处寻访线索,他们在富贾的府邸里仔细地勘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们询问了府邸里的每一个人,包括仆人、丫鬟等,希望能从他们的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差役们还到村落的各个角落去打听消息,与村民们交谈,了解近期是否有可疑的人员出现。然而,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时之间却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盗窃案就像一团迷雾,笼罩在大家的心头,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困惑和无奈。 三、好事者嫁祸颛孙师终于,机会来了。被颛孙师得罪过的人得知富贾家失窃的消息后,心中大喜认为机会来了,便打起了坏主意,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这个好事者心里想着,颛孙师家穷,很容易被人怀疑。如果把盗窃的罪名嫁祸给他,既能报仇,自己说不定还能得到一些好处。于是,他便在心里盘算着如何编造谎言,陷害颛孙师。 几天之后,这个好事者来到官府。他装出一副十分焦急和诚恳的样子,对官府的官员说:“大人,我知道是谁偷了富贾的财物。我见那颛孙师小儿近日行为鬼祟,常常徘徊于富贾宅旁。而且,我还听说他家中突有不明财物,我觉得一定是他行窃无疑。” 官府的官员们听了他的话,认为一个家境贫寒的孩子确实有可能因为贪图钱财而做出盗窃的事情,加上官府的官员们昏聩无能,不察实情,偏听偏信,他们没有对这些罪名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核实,就轻易地相信了他,遽然下令缉拿颛孙师,欲加惩治。 于是,官府立即派出差役,将颛孙师拘拿至公堂。 当差役们来到颛孙师家时,颛孙师正在院子里帮父母干活。他看到一群陌生的差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疑惑。差役们不容他分说,就将他带走了。颛孙师的父母在一旁苦苦哀求,希望差役们能查明真相,不要冤枉了自己的孩子,但差役们根本不听他们的话。 四、公堂受审坚称无辜颛孙师被带到了公堂之上。公堂里庄严肃穆,县官端坐在大堂之上,两旁站立着威风凛凛的衙役。县官一拍惊堂木,声音洪亮而威严地说道:“小儿颛孙师,汝可知罪?有人指证汝盗窃富贾财物,还不从实招来!” 颛孙师惊恐万分,他从未经历过这样的场面。他的双腿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中满是泪水。他泣不成声地说:“大人明鉴,小人从未行此不义之事。家中财物乃亲友所赠,以助家用。” 然而,县官根本不听他的辩解。在县官看来,已经有人提供了人证,颛孙师的话不过是狡辩而已。县官不耐烦地说道:“人证俱在,汝休要狡辩!”说完,他便示意衙役们对颛孙师施以刑罚,试图逼迫他认罪。 衙役们拿着刑具,走向颛孙师。他们将颛孙师按在地上,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颛孙师年幼体弱,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他的身上被鞭子抽得一道道血痕,疼得他大声惨叫。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坚称自己是无辜的。 五、邻里相助邻里众人听闻颛孙师被冤枉的事情后,纷纷来到公堂前围观。大家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有的人相信颛孙师是无辜的,有的人则觉得既然官府已经认定了,那他肯定就是窃贼。 在这些围观的人群中,有几位明理者。他们觉得这件事情十分蹊跷,心中怀疑此事有诈。他们认为,不能仅仅凭借一个人的片面之词就认定颛孙师是窃贼,必须要查明真相。 六、求助孔子 颛孙姜见到儿子之难,痛心疾首,深下决心,去求助孔子,因为他深知孔子的为人和才华,只有孔子才能拯救颛孙师,经过重重困难终于见到了孔子,孔子听到颛孙师蒙冤入狱的消息,心情非常惋惜。 他立刻遣弟子四处奔走,收集证据,为颛孙师伸冤。这些弟子们接到夫子的命令后,不辞辛劳,奔赴各地。他们找到了许多曾经认识颛孙师的百姓和学子,收集了他们的证言,证明颛孙师的品德和言行。他们还找到了一些了解举报人的人,获取了举报人勾结恶徒、诬陷颛孙师的证据。 为了找出真凶,众人又来到富贾的府邸,与府邸里的仆人们交谈,了解案发前后的具体情况。他们仔细地询问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在与仆人们的交谈中,他们发现有一个仆人的神情有些异样。这个仆人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支支吾吾,眼神也不敢与他们对视。 众人觉得这个仆人十分可疑,于是对他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他们了解到,这个仆人最近赌债缠身,经济上十分困难。而且,在案发前几天,他曾经向其他仆人打听富贾存放财物的房间的情况。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终于查明了真相。原来,真正的窃贼就是这个富贾家的仆役。他因为赌债缠身,无法偿还,便打起了富贾财物的主意。 然后,夫子自己亲赴官府,以理相劝。他来到官府的大堂上,神色庄重而威严。他晓之以大义,向官府的官员们讲述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强调了公正和正义的价值。他动之以真情,诉说了颛孙师的为人和正直。夫子德高望重,声名远播,官府的官员们对他也有所敬畏。他们开始重新审视颛孙师的案件,不再像之前那样偏听偏信。 七、县官纠错严惩罪犯县官意识到自己因为没有仔细调查,轻信了他人的话,冤枉了一个无辜的孩子。他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心中充满了愧疚。 加之证据确凿,真相渐明。那些被收集到的证据摆在了官员们的面前,让他们不得不相信颛孙师是被诬陷的。 县官立刻下令释放颛孙师,当颛孙师被带到公堂之上时,他的身上满是伤痕,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无助。县官看着他,诚恳地说道:“小儿,本官冤枉了你。如今真相大白,你可以回家了。” 颛孙师听了县官的话,心中百感交集。他虽然心中对之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记忆犹新,但他并没有怨恨县官。他只是默默地向县官行了一个礼,然后跟着父母离开了。 县官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决定严惩窃贼与那好事者。他下令将窃贼和好事者带到公堂之上,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审判。窃贼因为盗窃财物,被判处了严厉的刑罚。好事者因为诬陷他人,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八、颛孙师感谢孔子救命之恩颛孙师获释后,感慨万千。他非常感谢夫子之恩,是夫子的努力和坚持,才让他洗清了冤屈。他也谢友朋之助,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那些朋友和学子们一直支持他、帮助他。 他决定负笈远游,投身于孔子门下。此时的颛孙师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拜在孔子门下,学习真正的学问。 终于,颛孙师来到了孔子的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