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孙叔陶 - 近代人物 - 颛孙网

颛孙叔陶
2022-09-12 14:51:23   来源:   评论:0 点击:

颛孙均,复姓颛孙。又名颛孙叔陶,(1905-1983)又名孙叔平 ,又名孙叔陶,又名孙劲秋,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武昌中山大学肄业,1
        颛孙均,复姓颛孙。又名颛孙叔陶,(1905-1983)又名孙叔平 ,又名孙叔陶,又名孙劲秋,江苏萧县(今属安徽)人。武昌中山大学肄业,1940年后历任新四军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训练部长、教育长,华东建设大学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科学校副校长、校长。1949年后历任南京市军管会高教处副处长、南京市教育局长兼文教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军代表、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58年奉调创办《江海学刊》,筹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8年回南京大学任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从事中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
 
       
1956年8月初,颛孙均赴京出席了全国高校院校长、教务长座谈会,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中央关于"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精神的启发下,颛孙均夜不能寐,回顾他在大学工作的经历与长期思考的问题,回校以后一口气写出近两万字的长文,题为《1956-1957学年应该是完成教学改革的未了工作并展开创造性的建设工作的一个学年》。在这篇长文中,颛孙均本着"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从实际出发的创造精神",总结建国以来高校建设的成就与教训,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应当进入"创造性的建设工作阶段"。他大胆地针砭现实,瞻望未来,提出了许有富有创建的思想--

 我们在贯彻"学习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实际"的方针上是有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现象的。我们没有能够以马列主义的态度来对待苏联经验,认识到它的精神实质,同时估计到它的与时俱变以及某些必不可免的缺陷……我们把苏联经验绝对化了……如不纠正,我们就永远只能作机械的模仿,不能作创作性的学习。

 旧有的半封建半殖民的高等教育,我们否定其反动的指导思想、庞杂的院系制度、支离破碎的教学计划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完全必要的……但在我们否定这些应当否定的东西的时候,却没有足够注意:旧有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某些经验,特别是不少老教师所有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还是十分有用的,不惟不应一概否定,而且应在新的思想指导下,加以充分发挥。

 资本主义国家的高等教育的某些具体经验,也未尝没有长处可供我们学习。某些优良东西,在他们那里,并不改变他们的高等教育的资本主义本质;吸收到我们这里,也不影响我们的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在本质上是全新的,但在具体内容上,并不是和旧高等教育没有联系。

 对解放区的革命干部教育,它的基本精神我们还应当发扬,它的具体作法今天我们就不应当照样采取。

 面对着"缺乏创造精神"这样一个严重问题,进一步阐明我们的高等教育建设方针是很有必要了。

 --在今后的高等教育建设中,我们仍然应当虚心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但应当注意深入地学习,并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学习。道听途说、生搬硬套的现象应极力避免。

 --应当学习人民民主国家的经验并批判地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我们需要多开几个窗户,多找一些借鉴,不要孤陋寡闻,封闭自己。

 --应该批判地继承中国高等教育的有用经验并发扬中国革命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创造自己的经验。

 一句话,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性质上和苏联的高等教育一样,是社会主义的;但在许多方面,它应当是中国的,应当具有中国的特点。

 在1956年,颛孙均已经涉及了探索"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建设道路这样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他的思考与探求,达到了同时代高教工作者所能达到的高度。

 颛孙均晚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度过,1983年10月24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逝世。

相关热词搜索:颛孙叔陶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颛孙子瑜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