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颛孙”姓氏的发祥地之一,莫亭村

文字:[大][中][小] 2019-3-7     浏览次数:    
       莫亭村的香城镇隶属于山东省邹城市,位于山东省中南部、邹城市东南部,行政区域面积176.0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8664人(2018年),镇人民政府驻香城村。据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邹县志》载:邹县东南50里大莫亭,北宋末年建村,系颛孙子莫故里,有先贤申祥故里之称。

一、莫亭村地理位置
      大莫亭村西南角曾建天齐庙一处,始建年代不详,占地4亩,有庙门、大殿等建筑,庙内玉皇大帝、观世音等神像齐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为烧香供奉的香火大会,前来赶会的人络绎不绝,吸引了各种戏班、杂耍、商贩来此做生意,盛况空前。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莫亭的舞龙灯、踩高跷、说书唱戏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旧时村庄有舞龙队一支,长龙灯一条,每到年节,艺人们舞起龙灯,踩着高跷,敲锣打鼓,到周围村庄去表演。1952年始建村庄剧团,20余人参加,主唱山东梆子、柳子戏、鲁南小鼓等,曲目有《打虎上山》、《活扒皮》等,在邹东一带反响强烈。每到一处,观众云集。剧团最多时达35人。1960年,演员阮金娥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如今,大莫亭村的民间艺术主要是唢呐班子,是村民侯仰金于1950年代建立,现有8人的唢呐班,附近村庄红白事都请他们去吹唱。
     境内有东大河、滑将河、大黄河等13条河流,莫亭水库为邹城市第二大水库。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地瓜、花生、棉花、大豆等作物,有万亩大樱桃、万亩长红枣、优质寿星梨以及精品葡萄等特色林果基地,香城长红枣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形成了以石材开采与深加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畜禽养殖加工、冷链物流和服装加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青岛保税港区济宁(邹城)功能区位于镇域西部。香城镇是邹城市旅游大镇,境内有五宝庵山、石鼓墩、狼舞山、清凉泉山等景区,举办有红枣节、梨花节、采摘季、清凉季等活动。干线公路有京台高速公路、临菏路、新东外环、尧王公路等,京沪高铁穿境而过。
二、莫亭村的由来
       莫亭村因葬有颛孙子莫而得名,据清康熙五十四年《邹县志》记载“莫亭建村于北宋末年,系颛孙子莫故里,并有御祭林一座,颛孙子莫为鲁之贤者。因子莫墓有两处亭阁分布东西,东大西小,东大亭取名大莫亭,西小亭取名小莫亭”。     

      据《颛孙家谱》记载“有子张六世祖曰强,为陈下邑阳城大夫,遂栖居阳城乡,强生健,健生庆,庆生齐,齐生姜,姜生三子,长曰子张,次曰子莫,三曰子英……”和清学者冯云鵷所著的《圣门十六子书》载“颛孙氏之先出至黄帝至舜之后封于陈,数传至公子颛孙仕鲁,因以名为姓,生子颛孙强,强生健,健生庆,庆生齐,齐生姜,姜生三子,长曰子张,次曰子莫,三曰子英……”两者相同记载。
      可见颛孙姓源于黄帝之孙,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至孔门十哲之一的颛孙师(字子张)才真正成为姓氏。因此颛孙氏以颛孙师为得姓始祖。颛孙子莫,为鲁国先贤,孔子弟子子张之弟,子张即颛孙师,春秋时陈国人,孔子弟子。唐代赠“陈伯”,开元八年(720年)从祀;宋咸淳二年(1266年)封“宛丘侯”,再封“陈国公”,列哲位,称先贤。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子莫考》考证,颛孙子莫为鲁人,系子张之子也,亦称申详。有关事迹见《孟子尽心下》。
      据说,子张、子莫二人家乡不是莫亭,莫亭是子莫死后的林地(墓地)。今林地占地10余亩,林前建石人、石羊、石虎各二。林内墓群林立有序,房舍建筑一应俱全。东西两边建大小亭两座,东大亭取名为大莫亭,西小亭取名为小莫亭。宋代皇帝曾到子莫墓地拜祭,故又称御祭林。清末大学士康有为来此游览,曾为莫亭题词“先贤申祥故里”。“文革”时建筑、墓碑遭毁,石人被砍头,仅存躯干高约2米,石虎被埋遗失,石羊保存完好,高约1米,身长约2米,雕刻精细。1996年,地上文物移至邹城市博物馆收藏。
      颛孙师生于陈,少年时拜孔子为师,在孔子去世后他一直活跃在邹鲁地区,一边著书一边讲学,直到终老才迁往萧地老家,而子莫却选择终老于邹地。据《堀坊志》记载“三世鼎,申祥次子,因慕先圣之遗风携子如鲁,家于邹。”
      颛孙鼎定居在了莫亭,投靠了颛孙子莫。从此颛孙家族在莫亭就一直繁衍传承了近两千年。因为是先贤后裔历代朝廷多有优渥,历代的封赐、功名相互叠加,出将入相也是风光无比,逐渐成为邹地的名门望族。仅其家族墓地的规格就相当高(当地称“御祭林”),祖茔皆配有龙头碑、神道、石仪等。自瓦石沟以南,大莫亭村以北方圆数里皆为其墓葬区,北宋末年皇帝亲自前来祭奠,由此可见一斑。
传至元末邹邑的颛孙家族盛极一时,据《颛孙家谱》记载:“在元朝有功于王庭,封万户侯开封镇守。”五十三世颛孙继宗因救驾有功,封万户侯镇守开封,后来返回莫亭,接着又迁往白塔寺村(即后万村),并且全族“去颛称孙”。
    《颛孙家谱》记载:“太祖兵取通州、无锡州及台州,谷珍惧使江左奉书币以庆元温台三郡献之,仅迺得免自方谷珍归于大明后,谷珍献饰马鞍辔。太祖曰:我方有事四方,所需者文武才能,谷粟布帛而已,其他宝玩非所好也。太祖混一天下兄弟以仕元故不敢显姓名,隐居邹邑,去颛始称孙。”

     《邹城地名志》也有相关记载;“颛孙氏于元大德五年从香城的莫亭村迁此居住。”自此复姓成了单姓,盛极一时的颛孙家族在以后的数百年间默默无闻,直到明末朝廷有意封赐先贤后裔,颛孙承志、光啟兄弟上奏朝廷才得以光耀门楣修起宗祠,并拔发祭田。
      两千年来,随着历史的更迭,颛孙家族也在不断的变迁,始终没有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多么不容易。如今,颛孙族人依旧生活在邹鲁大地上,传承着先祖尊容嘉矜,崇德笃志的精神。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页
QQ 10736146
浏览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