颛孙网 - 欢迎各位宗亲和朋友光临!

颛孙网

颛孙首页 > 颛孙师传

颛孙师传(三十)捷报传来冉求带领鲁师大胜齐(2)

有一天,子贡从外面回来,带来了更多关于战事的细节。他说冉求在战场上身先士卒,手臂被流矢射中,却依然不肯退下,坚持指挥完最后一场战斗。“季康子都看呆了,” 子贡呷了口酒,笑着说,“他说没想到冉求竟有如此勇力。”

孔子听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却又轻轻叹了口气:“伤得重吗?”

“听说只是皮肉伤,已经结痂了。” 子贡答道。

颛孙师坐在一旁,默默听着。他想起冉求以前总说自己体弱,拉弓都拉不满,没想到在战场上竟如此勇猛。他忽然明白,人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而这种信念,正是源于对家国的热爱与对道义的坚守。他对子贡说:“冉求此举,不仅是勇,更是忠。为了鲁国的安危,不顾个人生死,这正是夫子所倡导的‘仁’啊。”

子贡连连点头:“子张说得有理。”

日子一天天过去,初夏的阳光越来越炽热。孔子开始整理这些年的典籍,常常伏案到深夜。颛孙师陪着他,帮他抄写、校对,他的字迹工整,对典籍的理解也十分深刻。偶尔遇到晦涩难懂的地方,他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孔子探讨。

一次,在抄写《尚书》时,颛孙师对其中一句 “克明俊德” 有了新的理解。他对孔子说:“夫子,弟子以为,‘克明俊德’不仅是指君主自身要彰显美德,更要任用有美德的人,让天下人都能受到影响,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像冉求,他有保家卫国之德,季康子任用他,便取得了胜利,这也是‘克明俊德’的一种体现吧。”

孔子听后,沉思片刻,说:“子张的见解很有道理。典籍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要结合实际情况去理解,方能得其精髓。”

这天傍晚,颛孙师正在院子里晾晒竹简,忽然看见使者少年背着行囊从外面进来。“子张先生,我要回鲁国了。” 少年脸上带着笑容,晒得黝黑的皮肤上透着健康的红晕。

“令尊令堂都安好?” 颛孙师问道,语气中带着关切。

“都好,就是房子被烧了些,不过还能住。” 少年挠了挠头,“冉求先生让我给夫子带句话,说鲁国需要夫子回去主持教化。”

颛孙师心里一动,抬头望向孔子的房间。窗纸上映出夫子伏案的身影,花白的头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他对少年说:“我会将你的话转告夫子。你回去后,代我向冉求先生问好,告诉他,我等不日便会返回鲁国,到时定要与他好好探讨学问与兵法。”

“我一定带到!” 少年用力点头。

“我知道了,” 颛孙师拍了拍少年的肩膀,“路上保重。这里有些书籍,你且带上,闲暇时可翻阅,能增长些见识。” 他从房间里拿出几卷自己抄写的典籍递给少年。

少年接过书籍,感激不已:“多谢子张先生!”

少年走后,颛孙师站在院子里,望着满天的繁星。他知道,是时候回去了。那个他们日夜思念的故国,正在等待着他们的归来。而冉求在战场上的胜利,不仅保卫了鲁国的疆土,也为夫子的回归铺平了道路。他在心中规划着回去后的事情:要协助夫子整理典籍,要向冉求请教兵法与实践的结合,要将自己在周游列国期间所学所悟传授给更多的人。

夜风轻轻吹过,带来了远处池塘的蛙鸣。颛孙师想起这些年跟随夫子周游列国的点点滴滴,有过饥饿与寒冷,有过困厄与危险,但更多的是收获与成长。他学会了如何坚守自己的信念,如何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如何用自己的知识去影响他人。他的心境越发沉稳,对未来的道路也更加清晰。

他转身走向孔子的房间,想告诉夫子少年带来的消息。推开门,看见夫子正对着一盏油灯出神,手里拿着一卷《春秋》。“夫子,” 颛孙师轻声说,“冉求先生让使者带话,说鲁国需要您回去主持教化。”

孔子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欣慰,有感慨,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是啊,该回去了。” 他缓缓说道,声音里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颛孙师望着夫子,心中百感交集。这些年的颠沛流离,终于要画上一个句号了。他知道,回到鲁国后,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们去做,有很多道理等着他们去传播。但他相信,只要他们师徒同心,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他对孔子说:“夫子,回去之后,我们可以在杏坛继续讲学,让更多的人了解周礼,践行仁道。冉求在朝堂之上,我等在民间教化,相辅相成,鲁国定会日益兴盛。”

孔子看着颛孙师,眼中满是赞许:“子张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

窗外的月光皎洁如水,洒满了整个院子。颛孙师扶着夫子站起身,两人并肩走到窗前,望着远方的星空。那里,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正在闪烁,仿佛在为他们指引着回家的方向。